又到春联竞赏时元宵夜“年”里风光太阳石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03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2-19

又到春联竞赏时

吴国荣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按乡俗,过了“腊八”,人们就开始忙活过年的事了。过年最红火、最热闹、最有标志性的事就是准备春联。过去,春联大部分是书写。在农村,或是请本村本巷有文化的人写,或是逢集赶会到街市定制现写现卖的。在城市,则是本单位、本部门组织书写,做为年终福利给每位职工分发。后来,由于人们不怎么重视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也就不太追求春联的书写了。逢年过节有银行、商店作为印刷礼品配送的春联,有街市上出售的印制好的春联,当然,也有发送的千篇一律广告性质的春联。反正每年过春节走个程序,随便拿来贴上一副春联图个吉利就行。什么事只要一味迎合程序,就缺乏了温度,丧失了感情,违背了原本的意义。这种现象,甚至有巅覆传统文化意蕴的倾向。

有一位朋友叫孙涛,一直在我市文化部门工作。他是作家,每逢大年初一,都要到南华门,给“西、李、马、胡、孙”几位全国著名作家去拜年。拜年是件讲礼节的事。到门口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春联。春联是一双亮晶晶的眼睛。他从“眼睛”里能看到老作家一年的专业收获和文学成就,甚至,还能看到家庭生活和美好愿望。也确实是,这些老先生家的春联都是自撰自书。编得很有情趣,也符合各自的实际。平仄对仗、音律格局自不必说,单看书写便是百花齐放、各呈风骚。由于孙涛先生先欣赏了对联,有时还用本本记录下来,这样,僧推喜临门,客到满屋香。到老先生家里落座以后,祝福也有了内容,问候也有了针对性,交流也有了主题。这样的拜年,既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是一次审美的过程,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这是文化人干的文化事。

还有,省城的单位成千上万,有中央驻晋的,有省直的,更多是本市的,大街小巷里布满了不同体量的豪门大户。一到过年,春联是展示每个楼院门庭能量水平的标志。物质丰富的都市不愁春联的高大上,愁的是符合各自实际内容的编撰和个性的书写。省城有一个文化单位,每年的春联都是自己内部职工编写,内容总少不了当年工作亮点的张扬和来年目标职责的宣示,读后让人心情振奋、浩气满怀。书写虽然也是内部人士,但其为著名书法家。幅长一丈八尺,看后疑似银河天落、大气磅礴。当然,街市上的各个单位,像这样自撰自书、坚持传统、又有创意的春联悬挂的还有不少。但大多数只是在纸张尺寸、色彩和形式上下功夫,很少在内容上、书写上标异立新、弘扬传统。有的甚至在用字、遣词、格律,甚至在张贴上出现问题。这些错误有的出现在机关、单位的大门上,这就贻笑大方了。对联,是文学样式最讲究的体裁,也是最考究学问的文化形式。如果,我们忽视对联的运用,就是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坚守;如果,我们不注重对联的书写,就是乡愁的失忆。

可贵的是,还有一大批传统文化的守望者。赵望进先生长期在文化部门工作,学养深厚,著述颇丰,坚守传统,不忘初心。他不仅躬身于省、市文化部门耕耘几十年,而且,还长期担任山西省书法家协会、楹联家协会主席。对于春联这种大众文化的传承、应用,他始终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而格外重视。每逢过年,他都要到大街小巷去巡看。有的他发现有错字,有的他发现不对仗。至于平仄和音韵,这就不能太难为现在没有经过专门训练过的年轻一代了。但对于春联张贴的常识性错误,这就不能缄默了。对联的张贴,现在无所谓左为上,还是右为上,但是有横批的就必须按横批的规矩来张贴。从右起始的横批,这就是传统的秩序,那么右边就是上联,左边就是下联。从左起始的横批,这就是现在的格式,那么左边就是上联,右边就是下联。老先生巡看以后,总要点评,或以文字见诸于报刊,或以口头演讲于有关培训班,以拳拳之心,坚守着传统文化的麦田。

对联,也是一种艺术形式。无论是它的格式韵律,还是它的书丹篆写,一旦刊印或悬挂,便是人们欣赏的对象。春联的本质就是对联,只不过是新年时张贴,更能够烘托节日的气氛,也起新桃换旧符的作用。而新春的对联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无论是登门拜年祝福,或是笙歌灯火赏月,映入眼目的首先是春联。

春联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样式,也是一个家庭、部门、单位的门面。春联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晶莹珍珠,也是反映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格局的精致载体。能否把春联写好贴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西山煤电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