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老百姓搁在心里该动动笔了《我们仨》读后感读书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931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1-09

把老百姓搁在心里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曹效德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采用访谈实录的形式,通过知情人的回忆、讲述,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倾听总书记克服困难挫折、刻苦读书学习、心系人民群众、敢说敢做担当的故事。从中我们看到了青年习近平在困难面前的选择和担当,感受到了青年习近平的人格魅力和榜样的力量。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相对优越的城市到条件落后的农村,落差有多大?即使没有经历过也能想象得出来。面对完全陌生的广阔天地,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一个无依无靠的普通知青,想在农村待下去,要过的不仅仅只有“四关”,还有无法预估的困难随时都会降临。就是在这种前途未卜的环境中,刚到梁家河才几天的时间,习近平就做了一件普通人想不到也做不到的事情。一个不满16岁、因“家庭”问题背负着沉重“政治包袱”的青年,居然想到了去吊唁一位素昧平生的革命母亲,恭恭敬敬面向老人的遗体鞠躬。如果心中没有理想信念,没有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态度,是难以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最让人感动的是,一次一位乞讨者自称自己是习近平父亲的警卫员。习近平于心不忍,在无法确认真假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就把身上的钱、粮票都掏光给了那个老汉,还把外套也脱下来给了人家。在那个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习近平的经济也很拮据,钱和粮票并不多。而那时已是阳历十月份,陕北已经开始冷下来了,近平竟然把衣服也脱下来给了那乞食老汉。心中没有大爱,就不会有这样的举动。而有了这样宽广的胸怀,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他对待灵娃的态度,批斗会上教育“二流子”的方式方法了。

习近平的仁义之举,公道办事,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选举他担任村支部书记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事实也证明,梁家河的村民选对了。习近平当书记不到两年时间,办沼气、打井、办铁业社、种烤烟、办代销店,还搞河桥治理,打了5大块坝地,直到今天,梁家河村还在受益。

心里装着群众的人,群众也一定会把他放在心上。习近平离开梁家河要去上大学的时候,村上的男女老少,没有任何人组织,都一大早到习近平的窑洞门口,准备送他。就连一个双腿残疾叫石玉兵的人,也拄着双拐一步一步地挪过来要送习近平。而在送行的人群中,武玉华夫妇哭得最伤心,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习近平对待他们的孩子灵娃(智力上稍有缺陷)宽容、和蔼的态度。

无论是当年的插队知青,还是现在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待人真诚、为人实在的品格始终没有改变。就在去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代表时,当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两位道德模范代表年事已高,站在代表们中间时,就拉着他们的手,请两位老人坐到自己身旁来。两人执意推辞,习近平一再邀请,说:“来!挤挤就行了,就这样。”会见结束后,习近平语重心长对有关部门的同志说,给老道德模范让座,这是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就叫人伦常情。

从少年时代吊唁一位革命母亲,从把身上所有值钱物品全部送给一个乞讨者,到今天为老道德模范让座,总书记亲民爱民的作风一以贯之,始终把老百姓搁在了自己的心里。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温暖,有感动,有榜样,有力量。

(作者单位:武乡发电)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西山煤电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