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方向  繁荣创作北社村石头一本涤荡心灵的好书读书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96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5-29

一本涤荡心灵的好书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张小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为了响应毛主席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1969年1月16日,年近15岁的习近平随知青队伍来到了陕北最偏僻、最贫穷、最落后的农村——梁家河村,开始了他的七年知青岁月。在下乡插队的七年里,是什么样的精神让年少的他能适应陕北最艰苦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志向让困境中的他依然夜夜手不离卷?是什么样的情怀让他与百姓同甘共苦,时时心系百姓、事事为百姓想办法谋出路?在这本涤荡心灵的著作:《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和总书记当年一起下乡插队的知青、梁家河及赵家河的村民亲口讲述了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中的坎坷经历。

在远离父母、远离城市的梁家河村,15岁的习近平和一同来的知青们一起住窑洞、睡土炕、砍柴挑水、生火做饭,一起挑粪上山、在田间犁地、整地、播种,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苦的劳动对于常年生活在农村的村民都叫苦连天,当这一切搁在一个年仅15岁,从小在城市长大,从未干过农活的青少年身上时,其中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干活期间,总书记手上常常被农具磨得满是血泡、肩上更是磨得起皮出血,但性格刚强的他没有因此嫌弃劳动,为了完成好一切农活,他总是比别人早出晚归,不管多苦多累从不叫苦,不到两年时间便锻炼成了村里干活最强的好把式。当年的总书记就是凭着这种在困境中吃苦耐劳、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战胜了一个个困难,磨砺了自己的意志,成长为村民眼里最好的知青,更为今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书记常说:“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到未来”,这句话是从他长期读书学习中得出来的深刻认识。在七年知青岁月中,爱好读书学习、思想积极上进的总书记在劳动之余总是手不离卷,这期间他深刻学习了一系列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学等古今中外的名著。青年时代的他读书时达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还特别注重分析对比。为了读通一本书,他会找出很多本相关的书籍来阅读比较,通过不断了解、分析、与人讨论等方式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在长期的阅读中,总书记不但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广泛的知识,树立了远大志向,更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矢志以恒、一以贯之,才能实现自己的夙愿。通过读书学习及实践劳动,青年时代的总书记思想逐渐成熟,建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忧患意识也从当初的自我、家庭转变为对群众利益的一种深沉忧虑。

在陕北七年,总书记和陕北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七年中,他和村民们同甘共苦,把每个人都当作亲人般看待,思群众之想、急群众所困、解群众之危,为群众殚精竭虑想办法谋出路。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梁家河的村民武晖上师范时,习近平把自己最喜欢的大衣送给他,把一个月劳动所得的30斤粮票全都送给他;离开梁家河时,他把自己所有的棉被、衣服及珍贵的针线包都送给了村民张卫庞;在赵家河劳动期间,每天晚上习近平都要给村民讲课,教他们读书写字;看到村民聂瑞兰家生活困难时,他把身上的粮票和钱悄悄地压在了她家的碗底下;有次在路上遇到一位老汉拉车时,习近平赶紧上前帮他拉车。七年里,习近平时刻无私地关心百姓,所做之事件件折射着共产党人的光辉思想。在担任梁家河村支书期间,他先后带领村民修路、打淤地坝、发展沼气、办铁业社、建代销点、缝纫社、磨坊、打大口井等,以自己的实干苦干引领群众向过上好光景奋进,他的所作所为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更体现了他心系百姓、大公无私的伟大情怀。

总书记从年轻时代的村支书到如今的国家总书记,靠的是不畏艰难、与困难顽强作斗争的精神,凭的是敢做敢当、脚踏实地的做法,走的是实事求是、为民办实事好事的道路,在总书记的引领下,当年贫穷落后的梁家河建成了陕北地区最先进的村庄,如今的中国更成了享誉世界的伟大国家,我们坚信,在总书记七年知青生活的鼓舞和激励下,中国人民会更加干劲十足,更加开拓进取,更加蓬勃向上,把我国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  (作者单位:西铭矿)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西山煤电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