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上读”到“掌上阅”男篮之败西山电视读书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10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10-10

从“纸上读”到“掌上阅”

孙青林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今天早晨打开手机,通过阅读人民日报客户端上的《人民日报》电子版,我看到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第三次全流程演练在北京圆满结束。随着第三次全流程演练的结束,新中国70岁生日越来越近了。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70年来祖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到探月工程、蛟龙下海、高速联网、互联网+……小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生活中点点滴滴,而且在阅读报纸中了解的更为全面,使我感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祖国的变化千千万万,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读报的变化,从一开始的“纸上读”,到今天通过手机实现了“掌上阅”,阅读方式的变化,不仅是媒体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且是祖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过程。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出生在山西省壶关县石坡乡西河村。西河村的确小,小到在中国地图上找不到它的名字。就是在这个小小的山村我开启了读报生涯,通过阅读报纸了解村庄以外的世界,感受祖国的变化。

那个时候读报是件不太容易的事,家乡西离县城70华里,东临林县(今林州市)70多公里,交通闭塞,仅靠一乱河滩通往外界,冬天还好说,没有大雨后河水的冲刷,经过乡亲们用黄土垫过的路面,虽然尘土飞扬,勉强还能通行,夏天就成了老大难,一下雨就涨河,河水将冬天垫过的路冲得面目全非,没有一点路的迹象,完全不像鲁迅先生所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那个年代雨水不仅多,而且每次雨都很大,有时上午乡亲们刚刚把乱河滩平整出一条路,下午一场大雨就又冲得一塌糊涂。乡亲们自嘲:“都说蜀道难,我看咱们村的路比蜀道还难。”

就是这样一条乱河滩,却成了我心中的一条邮路,正是通过它,相邻公社(我们公社没有邮电所)的邮递员才能把报纸、信件送到我们村。村口有棵大槐树,我就经常站在大槐树下向村西张望,别人认为我在看风景,其实我在期盼邮递员的到来。

由于行路难,那时看的报纸,几乎都是滞后一个星期左右的,遇上大雨可能更长,乡亲们戏言,我们村的报纸是日报当周报看,周报当月报看。

在村里,我只能看到三张报纸,《人民日报》、《山西日报》、《长治日报》,当时的报纸版面也非常少,《人民日报》不像今天有20个版面,《山西日报》仅有四个版面,《长治日报》只是四开小报,版面少自然信息量就少,加之自己知识浅,阅历少,理解能力差,当时看的最多的就数《长治日报》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90年代初,我随父亲到石坡乡1958年建石坡公社,1984年建石坡乡所在地读初中。父亲在乡供销社当售货员,经常拿一些单位上看过的报纸回家,这样不仅减少了我去找报纸看的麻烦,而且大大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上初中时,我们中午有一个多小时午休时间,我把它全部用来阅读报纸。随着知识的增长,阅读《山西日报》《人民日报》明显多了,由于父亲拿回的是单位看过的报纸,时效性当然差了,于是向父亲提出自己订一份报纸看,父亲对于我的学习总是有求必应。

我到壶关一中读高中时,一直坚持课余时间读报,下午二节课后经常去阅览室读报。读报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我的政治理论水平。高考虽然失败,但我的政治考了120分(满分150分),这与我长期坚持读报密不可分。

无奈中不得不走出象牙塔的我,在社会上四处打工,无论到哪里我都没有放弃读报这一爱好,记得2000年我在天津市红桥区打工时,《每日新报》五毛钱一份,我每天必买。直到2003年招工来到镇城底矿,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有了固定的单位,安下心来后,我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点钱,订了一份《法制日报》,慢慢地随着煤炭“黄金十年”的暖流,企业经济效益越来越好,我的收入也比刚参加工作时高了。于是我又订了《人民日报》《山西日报》《中国安全生产报》(现变更为《中国应急管理报》)《中国煤炭报》等一些党报和行业报,使我不仅了解到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祖国各地的巨大变化,对煤炭行业、安全生产领域也有了清楚的认识,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骄人业绩,以及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突出贡献。

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在大踏步前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阅读给人们带来了更多更快的新闻资讯,但我还是喜欢阅读报纸,虽然它没有网络快,但它的真实性、可靠性是网络无法比拟的。当然我也希望一睁眼就能看到当天的报纸,可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一段距离的。

慢慢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纸媒的不断前进,一些报社在其官方网站挂出了报纸的电子版,但在这个信息付费的年代,各大报纸几乎都要付费订阅才能查看,当时就连《人民日报》也只能点开1—4版,5版以后就需付费阅读,其它报纸更是不付费根本就打不开。

近年来,媒体深度融合,报网双双飞,媒体越来越面向老百姓,党报党刊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读报成了一件轻而易举之事。《人民日报》带头做出了表率,不仅电子版能全部免费打开,而且在手机上安装个报社开发的报纸APP,进去主页点击“报纸名称”或“电子版”就能看到当天的报纸电子版,往期报纸也能一一打开,这是我这个从小就爱好读报的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套用一句话就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得(买)不到的”,APP上阅读报纸,不仅实现了当天报纸当天看,而且时效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其他中央级、地方级主流报纸纷纷迎头跟进,都开发了各自的APP,把阅读的方便提供给老百姓。

现如今,只要我早晨不下井,一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摸上手机把当天的报纸电子版纷纷浏览一遍,我的手机里安装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北京日报》《山西日报》《解放军报》《太原日报》《新民晚报》等从南到北各个报社的APP,且个个都能打开,可以尽情阅读,同时还可以边听边读,比如《人民日报》的机器人读报、《光明日报》的机器人小明为您读报,边听边读印象更深刻,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听机器人读报,那种感觉真有听收音机的感觉,解放了眼睛,收获了知识,多年阅读当天报纸的梦如今成了现实,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当天抽空再拿来订阅的报纸细细阅读,深度阅读,进一步加深理解新闻内容。如果下井作业,升坑后一边补充物质食粮一边在手机上阅读报纸成了我的习惯性动作。

从“纸上读”到“掌上阅”,得力于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成为百姓干事创业的理想帮手,智能手机成为互联网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

我通过手机阅读报纸,实现了报纸“掌上阅”,我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从阅读中见证了报纸的发展变化和祖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通过阅读报纸感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里,作为中华儿女的我心情无比自豪!回望儿时到现在的阅读经历,我以“读报人”的身份,一步步见证了从“纸上读”到“掌上阅”的美妙过程,万千思绪涌上心头。从找报纸看,到手机上随时看,正是祖国翻天覆地变化中的一个缩影。感谢我的祖国,送上我的祝福,祝您生日快乐,繁荣昌盛!  (作者单位:镇城底矿)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西山煤电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