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夏天,由于搬家,我从太原市南城区的回民小学转学到了南郊区的许坦小学上五年级。
许坦小学在许西村东北方,离旧太榆公路不远。学校由前后两个四合院组成,大门口朝西,门口是一个篮球场,也是操场。操场南面有一座高高的旧戏台,远看像一座大庙。戏台两侧各有几棵高大的槐树,遮天蔽日。学校北面还有一个门,门口的空地也当操场用。校长姓刘,是五台人,经常给我们训话,讲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每次提到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时,都把“老挝”念成“老抓”。数学老师姓孔,也是五台人。班主任是位女老师,教语文。
既然是郊区小学,参加村里的农业劳动就少不了。我以前是太原少年宫小白熊艺术团合唱队的队员,农活接触的不多。到了乡村气息非常浓厚的郊区小学,觉得很有趣。夏天,我们去许西村里捡麦穗,秋收到后沟龙堡村捡豆荚,到玉米地里从割倒的秫秸里掰棒子。那年月,老人们说苍耳子能榨油,还能治病,学校就组织我们课后去摘。苍耳子身上满是小刺,怪扎人的,同学们也不在乎。当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让我们长了见识,不至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植树造林。
当时搞植树造林是不提供树苗的,要靠自己解决。学校发动同学们去采集树苗。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春天的柳树枝只要是绿的、有芽的,折断一截插在土里埋好,浇上水就能活,就能长成树。同学们的任务就是到野外找柳树,选手指头粗细的枝子,将柳枝砍成一尺多长,每截柳枝上都要留下树芽芽,这就是树苗了。这个任务是由五、六年级的男同学去完成,而且有数量要求。
星期天一早,我和好朋友田来发相跟着去野外,寻找合适的柳树。来发比我能干,每次都是他攀爬上树,用手中的镰刀砍下来树枝,我在树下挑拣收拾。我们一路上踅摸着,但合适的不多,不知不觉来到了铁路线路基旁,这里有好长一排柳树。只见一棵大柳树枝叶繁茂,来发紧了紧腰带就爬了上去。靠铁路这面的枝子有几根比较合适,他就往那儿爬。正准备动手砍时,远方传来了火车的汽笛声,大地也震动起来。高速行驶的火车会带来大风,把人卷进去怎么办?火车刮蹭到树枝把人撞倒了怎么办?火车越来越近,紧急关头,来发抓住树枝,顺势往下一悠,从树上跳了下来。一瞬间,轰隆隆的火车从他身后飞驰而过,好不惊险!我们爬上跳下忙了一上午,采够了树苗,捆好,才回到家。
第二天,同学们背着树苗,揣上家长给准备的窝头、咸菜,浩浩荡荡地整队出发,直奔离校十几里的东山黑驼山。大家分组,挖开一个个鱼鳞坑,栽上了采来的树苗,干得非常起劲。收工了,环顾绵延的东山,回望遥远的太原盆地,我们感到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一名新中国的小主人,为绿化祖国、建设祖国作出了贡献。
后来同学们上初中,考高中,各奔东西。我也离开了许坦,不知道东山上的树苗是否成林。
昔日的小小少年,一步步走上工作岗位,如今都已经一把年纪。回想那些童年往事,我虽然感慨岁月流逝如白驹过隙,却也觉得没有虚度年华,没有碌碌无为。
(作者单位:退休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