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把这个除尘孔盖打开,让我看一下焦炭成熟情况……”7月16日,笔者看到西山煤气化公司生产技术部副部长侯瑞芳与同事到现场指导。在那里,她向笔者讲述她的故事。
走进炼焦车间,一股热流喷涌而来。“不了解焦化的人不知道它的危险性。”侯瑞芳侃侃而谈,“焦化装置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尤其是焦炉,炼焦温度均在100℃度以上,还有煤气产生,一旦操作不当极易发生爆炸。”
工作环境如此危险,为何选择来焦化厂?她说:“学的就是这个专业,这里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学。”侯瑞芳说,初到煤气化公司,实战经验不足,为了了解生产工艺,她到车间每个岗位实习,从输送皮带到配煤仓,从凉焦台到筛焦楼,每一个岗位都留下了她的足迹,留下了她与技术人员的辩论声,留下了与工人师傅的欢笑声。
完成了9个月的岗位实习后,一个机会摆在她的面前。煤气化公司60万吨改扩建焦炉项目砌筑开始,正是缺人才的时候,由于她聪颖好学、踏实肯干,参加工作不到一年便被选派为现场代表,跟着技术专家来到焦炉砌筑现场,亲历了焦炉的砌筑、安装、烘炉及开工。
她告诉记者,当时焦炉砌筑办公室就在工地,那年的4月还是挺冷的,五一居然还下了雪,每天十几个小时呆在户外,穿着棉衣冻得站不住,冷风灌得肚子里全是凉气,下班就想喝口热汤暖暖身体。到了焦炉安装的时候,却是烈日炎炎,在十几米高的焦炉上她每天都要爬上爬下查看安装是否合乎标准。她穿着短袖,晒得黑黢黢,换成长袖,捂得汗涔涔,还需要在七八米高的炉墙上跨来跨去。最开始,她站在那里腿都哆嗦,不敢往下看,到后来,跨来跨去如履平地。
就这样寒来暑往,新焦炉终于顺利投产,在这期间,她掌握了焦炉每一部分结构、每一个螺丝的安装位置,熟悉了焦炉系统的每一张图纸;尤其是在烘炉期间,她研究制订了烘炉的升温曲线,让煤气化公司聘用的专业团队按照她的数据工作,保证了焦炉烘炉升温的稳定性。
故障就是命令。多年来,只要生产遇到疑难和突发故障,不管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都能看见她的身影。煤气化公司作为古交市供气源厂,承担着为20多万市民供气的艰巨任务。2018年11月,突然出现大面积焦炉难推焦现象,无法推焦装煤,就无法生产煤气,当时正值年关,作为首席配煤师的她心急如焚,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她将2016—2018年所有推焦记录及配合煤化验台账全部搬到办公室,对着配煤方案一点点查找原因,调整方案。新方案装炉后,为了观察效果,她每天爬到10多米高的炉顶,观察焦饼成熟情况,还要在地面的推焦车上监控推焦电流情况。就这样一天跑几十趟,白天连着晚上地跟踪生产情况,替换煤种,寻找适合温度,变更了10多次配煤方案,终于保证了正常供气。
侯瑞芳向记者介绍,原来公司一年的配煤方案变更100多次,对焦炉炉体损害严重,不利于产品质量稳定,2018年她接手配煤工作后,从进煤质量、存放、取用、检验、配煤等环节严格管理,将配煤方案的变更控制在全年不超过35次,肥焦煤比例由53%下降到43%,稳定了产品质量,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1000余万元。
为了了解所用单种煤的成焦特性,她用三个月时间为所用单种煤做了17个铁箱试验,每个铁箱需采制100公斤的煤料,每次她都亲历亲为,带领采样工和煤场人员到煤厂爬煤堆,取煤样,送到制样室制样后,再送到焦炉下,协同焦炉工人抬至4米高的装煤车上。为避免实验错误,她盯在捣固装炉现场直至装入炉中,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她就能快速精准地调整配煤方案,保证产品质量稳定达标,通过三个月的坚持,终于获得了准确的数据。
如今,即使已能独当一面,在侯瑞芳的办公桌上,仍然常年摆放着一摞炼焦书籍。“干这一行,就要研究透彻。”侯瑞芳说。
从最初的焦化车间学徒工,到走上生产技术管理岗位,侯瑞芳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曾获山西焦煤和西山煤电“技术状元”“十佳共产党员标兵”“十佳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这些荣誉,是她奋斗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