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中秋  收秋的人今夜,你把嘱咐绣满明月家庭家有孙女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19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10-20

儿时中秋

陈丽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走过清浅的初秋,来到色彩斑斓的中秋,枝头开始热闹起来。它们来自春天的种子,在岁月中沉淀,以果实的姿态选择谦逊地低首回望。天上的月亮一天比一天圆,每到夜晚,遥望苍穹,我总能想起那些童年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我就时常盼望着中秋的到来,既不是盼望万家团圆,也不是想有休息日,更不是想听大人讲嫦蛾奔月的故事,而是想尝尝街坊邻居做的月饼。

那时,村里叫买来的月饼为细月饼,自己家打的是粗月饼。粗月饼的皮是用花椒水、鸡蛋、食用油、白面活起来做成的,用花生米、芝麻、红糖和青红丝做馅儿,捏成饼,再放入木头刻制的模具中按压加图,最后用烧焦炭的火炉加上大饼铛烤熟之后就可以吃了。

小时候我嘴馋,等不到烤熟就猴急得不行,一闻到香味便不停地催促母亲快点拿出来。母亲总是慢悠悠地说:“傻孩子,你闻着是香,可还没有熟啊,要再等等。”我耐着性子,终于等到一个个金黄的月饼出锅了。口水直流的我一手拿着吃,另一只手则接在嘴巴底下,生怕丢掉一丁点月饼渣。那个时代,月饼对于我来说,真的就是上等佳肴,也是中秋节最好的礼品。

中秋这天的晚饭后,月亮又圆又亮,就像一个大玉盘。姐姐带着我把大红桌子摆在正房中间,母亲则把买来的仅有的四五个细月饼和一些水果摆放在盘子里供奉月亮婆婆。上贡结束后,母亲就分给我们每人一个月饼、一个水果。虽然那时的月饼比较硬,馅儿也单调,味道远不如现在的月饼,但我们都舍不得吃,就连父母也不例外。

那时的中秋节,虽然不是法定节假日,但全村老少都不愿辜负了好月光,纷纷从家里出来,一起谈心赏月。乡村已然透出几分寒意,皎洁的月光在宛如世外桃源的村庄里肆意流淌。街坊们三三两两地讨论着中秋节的话题,诉说着今年的收成,欢声笑语不时荡漾开来。孩子们则在月光下追逐打闹,把疯狂、野性尽情地挥洒。

中秋节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进入农历八月份,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碧绿色的叶子就变成了黄色,果子挂满枝头。看着丰收的庄稼,村民心中像打翻了蜜罐一样甜。不过高兴之余也发愁,因为秋收是一项繁重而又艰辛的劳动,还得琢磨如何把成熟的果子和粮食卖出去。要把一地的玉米从高高的秸秆上掰下来,再运回去脱粒,秸秆要割倒、捆扎、刨出、运出……一套套的工序都只能靠人工完成,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每年掰玉米的时候,母亲都会嘱咐我和姐姐一定要穿长袖长裤,戴上草帽,要不然钻进玉米地的时候一不小心皮肤就会被叶子拉出一道口子。当时伤口可能不疼,可劳作一会,夹着灰尘的汗水就会淌下来,在皮肤形成一道道黑色纹路。黑色的汗遇上红色的伤口,那种钻心的痛至今想起来都觉得疼。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身上总背负着一种责任感,总想为父母分担一部分家务,对于这些皮外伤根本就不在乎。看着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那丰收的景象,让我心生喜悦。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时代变了,儿时许多美好的事情都已经成为回忆。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衣食无忧,好似天天都在过节。可到了真正的节日,却没了气氛。在走南闯北的日子里,我品尝过无数种月饼,名贵的也吃过不少,可是再好的月饼都是徒有一层精致的外衣罢了,都不如儿时记忆中的月饼好吃。因为童年的月饼爱意满满,香气袭人。真想再回到从前,和父母姐姐一起在月光下品尝那香甜的月饼,哪怕一口,也算是了却我对儿时的思念。因为我知道,那是中秋的味道,家的味道!

(作者单位:镇城底矿)

   镇城底矿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西山煤电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