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的女儿嚷嚷着非要买盏台灯,说是为了学习用,我拗不过她只好去商店给她挑选了一个台灯。在台灯的柔和灯光下,我给女儿讲起小时候煤油灯的故事。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刚刚上小学。国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在实行,加上当时我们的村庄地处豫东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众多,村民生活普遍困难。特别是七十年代中期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让人们本已贫困的生活更是入不敷出。村里百年老学校由于地势低洼被洪水夷为平地后,村委会就另选新址异地给盖了新学校,但因财力有限,加上学生多,后来的教室就以简易土坯房为主。可就在那时候还有村民住茅草屋,学校的教室也算是名堂高屋了,教育优先有着实实在在的体现。
刚入学第一天,我印象非常深,先报名缴纳两元书费和5角学杂费后,老师领我们到一个没有门的土坯教室,里面仅有几排两尺高的土坯泥台,上面坑坑洼洼的,有的还露出下面的棉杆,还有的掉下一个大角。老师为我们简单排行座位告诉我们每天要自带凳子,下午集体劳动,修补课桌。到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教室旁边有个取土后留下的深坑,像一个小池塘,里面还有些小鱼虾等。玩泥巴是农村孩子的最擅长的好手,大家把泥巴参上麦糠和黏糊后,七手八脚就把破损的泥课桌修不好。
秋天过后,冬天来了,白昼越来越短了,下午最后一节我们不得不点起自带的煤油灯。那时候的煤油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资,人们特别珍惜,但在学习上,家里还是咬紧牙关优先供应的。同学们的煤油灯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粗粗细细的应尽应用,有墨汁瓶、输液瓶、药品瓶等等,里面放上棉线,瓶嘴处压上一枚铜钱,倒入煤油就能用了。黑暗的教室里,在众多灯光的照耀下,顿时明亮极了。但唯一不好之处是满屋子油烟味,驱之不散,好在没有门和通透窗户,煤油灯味还不是太浓,但大家用功学习,把煤油灯味忽略了。
在学校的日子每天都很快乐,春天可以叠纸飞机比谁飞得高,夏天地上抓子游戏,就是用旧碗底砸成一厘米大小一样的规则形状,因为我们是平原,不易找到石子,砖块做的易碎,可以做成八个,也可以做成七个,多人一起做游戏比胜负,主要考验孩子们的手灵活性。秋天跳皮筋、蹦圈,冬天扔沙包,推轱辘、打陀螺,可开心了。
学校一眼井,同学们口渴了就用罐头瓶拴上绳子从井里打上水直接喝,饿了就拿书包里干馍馍吃点。有时候还会在放学路上找豌豆瓣生吃,茅根草咀嚼,甜甜的,至今还能想起那个味道。还能够捉蟋蟀、蚂蚱用火烧着吃,特别是秋后的蚂蚱金黄金黄的,特别香。在食物匮乏的年代,这些都是难得的美味。
晚上农村的夜晚特别寂静,明亮的月光非常皎洁,满村的孩子们都会聚集在一起讲个故事,玩玩捉迷藏等小游戏,更多的是消遣时间。我们经常看着天上忽闪忽亮的星星浮想翩翩,总觉得天上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神仙,还特别同情嫦娥在月亮上没有朋友玩。什么天上的北斗星、喂牛星、鞋底星等等都能够一一分辨开来。每年的七夕节,我们会坚持到深夜十二点看看牛郎星和织女星越过天河相遇,那一刻,感觉到喜鹊真伟大,背上竟然还能站人。村里有老人开玩笑说,如果在深夜十二点后,用嘴含个新鲜驴粪蛋,藏在葡萄架下就能偷听牛郎和织女的说话呢,天真的小伙伴百林还真试验了一把,第二天我们问他,能听见不?他说,能了,就是不太清楚,我们哄堂大笑。最难忘的是傍晚时刻,天空经常有带尾巴的流星从天边划过,长长的尾巴如同烟花一样划过浩瀚的天际,漂亮极了……
当我把小时候的故事讲给台灯下学习的女儿时,她听得非常仔细,非常入迷,竟然央求我带她一起玩,说非常想看看流星是什么样的?还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看着她的满脸天真,我只好答应她一定会带上她去玩。可我心里却酸酸的,那可是永远回不去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