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代,我接触到了智利诗人聂鲁达的《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为了活下去,我像武器一样地锻造着自己。”聂鲁达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外交家。他一生有三个主题:爱情、诗歌和革命,是一个充满斗志的人。我崇拜有斗志的人、务实的人。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文学创作者才能无愧于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男女朋友见面,如果没有几句诗歌做开场白,就像是外星人。北岛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顾城的“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汪国真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这样的诗行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当代山西代县的张二棍,他的写作被称为“在生活的深渊里写作”,他被称为是一个“为了自然万物,以及万物衍生出来的生死悲欢代言”的人。余秀华,湖北省钟祥市横店村的脑瘫患者,已写了2000多首关于爱情、亲情、生活感悟的诗。
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文学被边缘化、新世纪文学被彻底商业化的惨痛现实和低谷,现在的文学成为公众心目中的落魄贵族。但依然有好多文学工作者怀揣梦想,坚持创作,发表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充满正能量的作品。我收集了许多在西山煤电工作的老师的作品集,潘洪科的散文集《履痕轻歌》、诗集《行走的光阴》,刘江平的《燕南诗稿》,郭子林的散文集《我用心情测阳光》、诗歌集《白云之上》,曹荃斓的长篇小说《艰辛人生》、散文集《前面有盏葵花灯》,张杰的诗集《轻轻走过》等,这些接地气的作品有力地推动了西山煤电文学创作的繁荣与发展,培养出了一批热爱文学的创作队伍。热爱文学的这份情感已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骨髓。我感恩身边每一位创作者,同大家一样,我会坚守自己的创作原则,脚踏实地,把我们矿山更加宏阔的生命景象纳入视野,创作出独立而又润泽的作品。
我加入了一个叫“本土作家”的文学原创群,开始以古交市爱好文学的人为主,入群条件是发表过的一篇原创作品,后来天南地北的文学创作爱好者都加入了进来。有外地的老师问我:“什么叫本土作家?”我回答:“创作的天空下都叫本土。”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可称为“作家”,不同的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工具不同罢了。有面朝黄
土躬耕的,有三尺讲台慷慨陈辞的,有高甩牧羊鞭踏歌而行的……大家没有高低贵贱,只为体现自我,寻求幸福,获得尊重。依托劳动,自食其力,就是一名伟大的作家,大家用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世界,我们劳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幸福。
眼下,我们的创作可谓乱象丛生。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列举了抄袭模仿、丑化人民和英雄、是非不分、一味媚俗、追逐利益、粗制滥造、追求奢华、形式大于内容、脱离大众和现实等文学乱象,他语重心长地说:“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如醍醐灌顶。现实是残酷的。时下,文学正在走向边缘化,文学的教化功能正在衰退,全民进入娱乐时代。抖音上一段搞笑视频的点击量都是以万为单位,而我们一些倾尽心血的作品,阅读量上百都难。大家不是莫言、陈忠实、路遥、贾平凹,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但文学绝非是一个相互吹捧、相互倾轧、拉帮结派、吃喝串门的大杂院,更不是只要给一点好处就任凭别人提着脖子、提着腿胡乱动作一番的皮影人。每一个创作者都要有自己的尊严,虽然没有专著、没有奖项,没有几个粉丝,也不是什么“国”字头会员,但这并不影响创作激情,不影响我们深入基层、为矿工服务的初衷和使命,并不影响我们写出大家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
文学的春风,始终沐浴在每个真正热爱文学创作者的身上,拿出充满正能量的作品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