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与亲人团聚的节日。我的父母亲离世已有十多年了,随着虎年春节的来临,我的脑海里却萦绕着曾经回家过年的美好情景。
1956年,我出生于晋北农村。父亲是农民,能把我们姊妹五人拉扯大,实属不易。小时候也非常喜欢过年,能吃上饺子和白面馍馍,至于买新衣服,未曾想过。1981年12月底,我怀揣梦想来到太原西山杜儿坪煤矿,当了一名井下工人。1982年8月,遇到三位好心人先后为我介绍对象,他们不约而同,给我介绍的竟是同一个女孩,端庄秀气,聪明伶俐,落落大方。让我一见钟情,这不正是我心仪的“另一半”吗?相信缘分,心诚则灵,从“单身汉”到“双职工”,我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小家。
娶了媳妇,不能忘了爸妈,有了小家,还需牵挂大家。父母亲健在的那些年,我年年都想回家。每到年底、春节临近,就着手为回家做准备。比如,买烟酒、水果、糕点、糖果等。自己写春联,至少要用16张大红纸,一副副春联融入了我对新年的美好心愿……
准备回家,既有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有“春梅”等热心婶子帮忙,做爱人的思想工作:“你公婆都上年纪了,你们年轻,辛苦点,花费点,过年能回就回吧……”我结婚那年,父亲已年逾古稀。年复一年,连续16年,爱人心甘情愿地跟我回家过年!
回家的路,并不遥远,却很艰难。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代州古城至太原西山,每天有一趟往返的班车,老乡们平时回家十分方便,但过年回家的特别多,乘车时非常拥挤,尤其在腊月二十七八。记得有那么几年,为了能坐上回家的客车,晚上12点多,我和爱人带着年幼的儿子,不顾三九严寒,披星戴月,由虎胜街的住处,西行十华里来到三岔口客车晚上停放的地方,从凌晨1点多,就在招待所的楼下排队等候,寒冷、焦急,记忆犹新。终于盼到天亮了,我们归心似箭,沿着108国道北行4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踏上故乡的土地,感受故乡的温暖。此时,父亲在公路边等候我们已久了!
数年之后,我调机关工作,过年放假。我能提前几天回家,与父母一起打扫家,做豆腐……到了腊月二十八九,该贴对联了,踩凳子,爬梯子,贴好春联,满院生辉。除夕晚上,院门敞开,所有房间灯火通明,全家老小围坐在14寸的黑白电视机前,观看春节文艺联欢晚会,磕着瓜子,吃着糖果,其乐融融。按传统习俗,母亲还要让每人喝一碗红糖水,甜甜的,暖暖的。我们家尽管经济不宽裕,但每年都要在院子里垒个像宝塔一样的炭旺火。晚上零点,吉时接福,鞭炮齐鸣,父亲点燃旺火,我在旁边接力,旺火通红,旺气冲天,一直燃烧到天亮,预示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有时候,大哥或二哥也领着全家人从内蒙包头回来过年,儿孙绕膝,天伦之乐,父母亲忙碌并快乐着。我们弟兄三个,都在外地成家立业,父母平时寂寞无助,过年时不能孤独啊!之后,我们提前联系约定,至少有一家回家和父母过年。小家服从大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回家过年,让我们增强了家国情怀,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回家过年,时间有限。初四我就忙开了,换上旧衣服,打玉米,出茅坑等等,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父亲力不从心的家务和农活。回家过年,分享美食、分享快乐,还要分担责任、分担劳苦。
初六是个好日子。初六我们还要回秀容古城——忻州,看望爱人的家人。返程的人仍然多。有一年,我们从村里北行30里,去县城汽车站排队坐返车。返程同样不易啊。前年,我们在大姐家的土窑前,还拍了“全家福”,姐妹亲情源远流长!
父母在,家就在。回家过年,看望父母,儿女尽孝,传承节日文化、传承传统美德!如今,我和老伴都年过花甲,过年时遥望家乡,默默地为已故的父母和远在他乡的亲人祈祷!期盼儿孙回家过年,平安快乐,欢度新春!
祝福家人们:虎虎生威,虎年大吉!
(作者单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