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革命者》有感——青春心向党读书廉洁读《文化苦旅》有感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444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4-18

读《文化苦旅》有感

杨玉玺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去年收拾书房,偶然在书架上翻到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这本书曾在这放置了两年多了,最近我利用闲暇之余踏上了余秋雨先生的苦旅。

一翻开书,就来到了甘肃敦煌莫高窟,千年前的第一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王道士手中一串钥匙把守了千年的敦煌,却任其流落在外人手里,而中华子孙却也将之弃而不顾,那一马车,一马车的文物输往外国。这里面王道士的故事似曾相识,仔细一想是在高中课本中学过这篇的部分节选,让我兴趣大增。作者从祖国大西北的甘肃敦煌起步,转向浙江乡间牌坊、寺庙,再到四川李冰父子世代守候的都江堰、柳侯祠,我慢慢咀嚼着这些似景非景的文字,慢慢渗入其中,用心聆听作者的心声,用心体会作者的内心深处。

作者只身一人,追寻那若隐若现的人文光辉,曾感伤过莫高窟,曾怨恨过道士塔,而更多的却只是对那些残破不堪的历史的无奈与惋惜。有时候读到怒气上头时,我也曾幻想,如果我在当时,能否拦住那一批运送着中华文物的马车?王道士是不是就能成为那千古罪人?也许,今天我们的考古学家就可以在国内研究那些美丽而圣神的敦煌文物了?可是没有那么多如果,历史不可逆转,留给我们的也总是只剩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余秋雨先生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他透过自然景物、名胜古迹,用心思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中国人心灵的纠结,用干净漂亮的文字,描述了中国深沉的文化,并抒发自我的感情。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它为什么不甘甜,因为里头有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正是作者在山水解读历史,在历史中解读文化,让我的心灵也受到文化的熏染,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厚重与中华灵魂的共鸣。

我觉得我并不是在欣赏风景,而是在对历史沧桑的一种回顾,感悟、哀伤、愤怒、释怀。然而,真正的苦旅并不是路途的遥远、条件的艰苦,在全书字里行间透露出思想上的跌宕,作者一生都在忙于公务和事业,忽视了你自己也觉得不务正业而又很感兴趣的小事,使读者瞬间对生活大彻大悟,从新找到人生的目标。

  (作者单位:西铭矿)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西山煤电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