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再次读到《送东阳马生序》这篇受到人热捧的文章,瞬间感觉到它真是一篇上乘之作。它不仅作为劝导人们勤奋学习的文章,更是向我们深刻透彻地阐释了如何实现人生逆转的指南。
如今身为矿工的我,回首往昔,猛然惊觉,读书实才是这世间最为轻松、便捷的走向成功的路径。早已习惯了体力劳作的艰辛,闲暇之余翻开书桌的书本,懊悔之情便如决堤的洪水般涌上心头,懊悔自己曾经未曾全力以赴地读书。那时的自己,因为贪玩总是放松自己,然而等到长大后的幡然醒悟,才发觉平凡人想要逆袭命运的机会真的已是寥寥无几,而读书,着实是一个众生走向成功最为平等的法门。
回忆起读书的那段岁月,故意将书本堆积如山,躲在其后做着小动作,自以为成功地遮蔽了老师的视线,却不想挡住的竟是自己的前程。四十五分钟的一节课都难以安静地坐着,心中挂念的全是窗外那缤纷多彩的世界,听到操场上上体育课的班级传来的奔跑声,听到校园柏树上小鸟的叫声,便会心驰神往,难以专注于老师的授课。老师每每询问没听懂的人举手,我却总是缩在书本山里,故意躲避。
年少轻狂,懵懂无知,待到懂事明理的时候,却已步入成年。在无知的年岁里做出了抉择,在明理的年纪里只能默默承受后果。曾经沉迷于玩耍,在街上来回游荡,看着校园外的世界,一心想着日后要赚大钱,要成功,要成为令人艳羡的白领。也正因如此,对于学习总是无法专一,贪玩之心作祟,只觉得他人比自己玩得更嗨。
那时的自己,格局狭隘,站位低微,终于在不懂得珍惜光阴的岁月里虚度了年华。那时还傻乎乎地看着别人逃课去玩,心中也不禁蠢蠢欲动,没有逃课的胆量,却有着不安分的心思,上课也不好好听讲,躲在书本后做起黄粱美梦,幻想着江湖的快意潇洒。结果只能用最为青涩的青春,换来一次又一次最为刻骨的教训。
那时只觉得李白非常厉害,“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仿佛就是在诉说自己,尤其是那句“我辈岂是蓬蒿人”,更是被我们无数次地誊写在笔记本上。直至跨越人生的不同阶段,历经一道道艰难险阻,蓦然回首,才稍稍领悟其中深意。纵然李白才华横溢,那也是他年少时努力学习的成果,这实在令我们羞愧难当。我们只见他人风光无限、功成名就,却不曾了解其背后付出的汗水与历经的挫折。
再度回望,才知晓知识的重要性。然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再次拿起书桌上的书籍,顿时感觉通体舒畅。这世界原本黯淡无光,读书越多、时间越久、积累越厚,我们也能让自己成为人生路上最为耀眼的光芒。
如今,我已跨入三十多岁的行列,就这样风风火火地走完了人生半个甲子的旅程。在这一路上,我经历过无数的幸福时刻,也经历了好多艰难坎坷,也曾尽情地挥洒过自己的青春汗水……而现在的我,作为一名矿工,感觉读书对于我来说,是最为舒心惬意的美妙时刻。
正因如此,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就读书到底是否能够改变命运陷入思索,经过自己在现实中的磨砺,我给的答案显然是毋庸置疑的。日常中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十分忙碌,充满了各种压力和挑战,但在某一个特定的瞬间,我们依然能够寻觅到享受读书美好的契机,也唯独在那个时刻,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我和书本,没有外界的喧嚣和干扰。我可以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汲取知识养分。
我认为,那就是最为宁静、幸福的时刻。在那个时刻,我能够忘却一切烦恼和疲惫,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的乐趣中。书本就像是一扇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领略到无尽的智慧和美好。它不仅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还赋予了我更多的力量和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总之,读书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给予了我无尽的启迪和慰藉。无论生活如何忙碌,我都将坚守这份对读书的热爱,让它成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镇城底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