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池深不见底,空间狭小逼仄,夏天晒得头晕眼花,冬天冻得寒风刺骨”,这曾是吕梁旱厕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小厕所关系大民生,小空间展示大文明”。近年来,当地政府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但改革岂是一蹴而就的事。
“改厕所的钱谁出?咪歇(兴县方言‘我’)可没钱!”你一言我一语,村民们对改厕工作纷纷提出质疑。
“有什么用了,咪歇蹲了大半辈子了,坐得上那厕所难活的……”村民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对改厕的愿望并不强烈。
改厕引发乡村蝶变
兴县蔡家崖碾子村拥有晋绥军区后勤部、晋绥抗日干部休养所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被吕梁市列为红色旅游示范村。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阶段以来,村民的口袋富了起来,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一些不合时宜的生活方式仍然存在。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在美丽乡村红色旅游示范点建设中,厕改工作是重点难点,除了行政推动,最根本的是需要群众参与。按照“典型引路、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思路,碾子村积极响应上级“旱厕改造”政策,坚持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厕所革命,“革”的是旧思想、旧观念,不文明行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村组干部会议、党员代表会议和悬挂横幅等方式广泛宣传,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耐心做好群众工作。针对部分村民对改厕认识不够、怕麻烦、不愿意改等现实问题,村干部入户认真听取村民意见,耐心说明厕所改造费用由行政支持,讲解卫生厕所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醒错过政策红利期再改就得自掏费用……推动村民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
“刘白旦大门外的厕所都拆了,咱们不拆,真的说不过去。”几个还在犹豫观望的村民在一边商议着。他们嘴里的刘白旦是村干部,这次积极响应厕所革命号召,带头拆除了门前旱厕,为群众树立了典范。
厕所革命非一时之功,改厕需要摸清底数。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研究提议,由工作队的三名队员分别协助村干部对辖区内三个自然村的农户逐一上门统计摸排,切实把实际情况摸清,做好建档立册。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和环境整治雷霆行动在全村展开,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蒙蒙细雨,大家坚守阵地,奋力作战。汗水湿透衣衫,尘土弥漫在眉梢发尖,笑容在脸上绽放,快乐在心里流淌,工作在一步步推进。
既改“面子”又改“里子”
笔者在入户走访时,看到施工人员正忙着垒砖砌池铺水管,对村民李旭琴家中的厕所进行改造。新式厕所在院里建一间独立砖房,彩钢房顶,配有防盗门、通风口,地面水泥硬化,2.8平方米的空间里,座便器和冲水设施等物件井井有条,功能多了、空间大了,就连空气也好多了。
今年84岁高龄的监测户刘耻儿家原先用的就是旱厕,每有内急就得承受“夏晒冬冷”的无奈。作为该村第一批参与改厕的农户,刘耻儿如今已用上了新型清洁卫生厕所,享受到这项惠民红利。
刘耻儿拉着工作队队员的手激动地说:“好孩儿们,国家政策好,给我们改造了厕所,很干净,我们老百姓很满意,还是新厕所好啊,以前咪歇上厕所还得去大门外头,遇上个刮风下雨,腿脚也不方便,现在好了,就在自家院里,不怕风来不怕雨,咪歇还能坐着上茅房,太感谢政府,感谢你们了。”
村民高寨琴的子女前几天回村给母亲过生日,一看到新修的厕所连连夸赞,“新厕所干净又方便,娃娃们回来也再不用捂鼻子嫌弃了。”
乡村劲吹文明风
细微之处见文明,方便之所更方便。随着“厕所革命”全面持续推进,碾子村群众的生活品质、生活习惯正悄然发生着改变。干净无臭的厕所逐步成为碾子村每家的标配,改造后的厕所除了方便、干净,还可以实现对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贮存。截至目前,碾子村363户中的95户常住人口,已有57户完成户厕改造,改造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
近日,笔者跟随西山煤电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杨志强来到碾子村,一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景象呈现在眼前。
杨志强说:“接下来我们将加大力度,协助村支两委监督落实户厕改造的进度,让户厕改造惠及每一家每一户,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满意度,真正把改厕这件实事好事,办得让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