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是白家庄矿建矿90周年,也是西山煤矿建矿90周年。作为一个老矿工,我专程来到矿区,追忆曾经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10年。
漫步在整洁干净的矿区街道,已关闭停产几年的这座老矿显得格外宁静,只有主干道偶尔驶过的公交车、大卡车,才给人带来短暂的喧闹。
走着,看着,我突然发现:五三街俱乐部台阶前的小广场不见了,一座橘黄色的二层楼占据了那里,像是刚刚完工。再抬头仰望上方,那俱乐部呢?
我急促地沿着左边的上坡路攀爬上去。原先那也算是雄伟高大的俱乐部已被一座三层建筑所取代,楼顶上立着“老年活动中心”几个大字,而一层的门楣上一边是“福利澡堂”,另一边是“社区食堂”。门前的遮阳伞下,是一处私人饮食摊点,女老板热情地招呼我:“羊肉串,新鲜的羊肉串!”俱乐部的后院,门口挂着某公司的牌子,大院里停着一溜汽车,右面是一座5层的宿舍楼,入口处竖着两个大字“公寓”。
俱乐部,白矿俱乐部,我们几代矿工的精神乐园,曾经演绎过多少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舞台、礼堂不见了,在岁月的流逝中消失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了!
白矿俱乐部,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与省城市内的剧院相比,舞台、剧场、座椅都不落伍。自1969年初我参加工作到矿之后,就和矿上的人们一样,把俱乐部包括五三街当成我们单身职工的娱乐场所。尽管那时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但矿俱乐部时不时会演场电影,演场戏剧(样板戏),演场文艺节目。记得在这儿看了朝鲜电影《看不见的战线》《卖花姑娘》,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还有阿尔巴尼亚众多影片。记忆比较深的是,大概1973年左右,中国煤矿文工团来矿慰问演出,其中有我们西山官地矿的男声演员演唱的《我为祖国献煤炭》:“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煤矿工人多荣耀,头戴柳帽走天下……”歌曲尽管用的是《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曲子,但我们听起来照样心潮澎湃,同时也为我们西山的歌手能进入国家级的文工团演出感到自豪。那是1972年吧,矿务局文艺宣传队创作编排的大型话剧《矿山烽火》,在俱乐部连续演出了好几天。这出话剧,反映的是解放前西山矿工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与日寇、窑主、把头开展英勇斗争的故事,不失为一部优秀的革命传统教育剧目。说到话剧,早在1962年,由当时太原肉联厂排演的忆苦思甜话剧《郑根旺》,也曾前来白家庄矿俱乐部演出,我弟弟在剧中饰演童年的郑根旺,他们还在矿上住了一晚上。更让人振奋不已的是,京剧大师梅兰芳,著名歌唱家耿莲凤、张振富,都曾在白家庄矿俱乐部的舞台上有过精彩的演出,给矿工带来惊喜和欢乐。至于本矿的文艺积极分子更是把俱乐部作为自己历练的大舞台、大本营。他们立足矿山,把各坑口采掘队组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编成快板、对口词、表演唱,搬上舞台,形象真实质朴而又接地气。一代又一代煤矿文艺骨干、青年歌手就是在这里成长起来,并走出去到省城、到首都,参加汇演,有的成为知名的演员。像矿宣传队的郭效诚,曾被影视剧选中,饰演了彭德怀元帅,很受观众肯定和欢迎。他表演的快板书《南坑有个刘老六》,幽默酣畅,至今我记忆犹新。
在白家庄矿,除了二号井旧坑口的竖井井架,松树坑、小南坑井口的绞车天轮外,俱乐部也是矿上的一个地标建筑,如今它变身为公寓、澡堂、饭店、活动室,淹没在普通居民小区的芸芸众生之中,这变化不能不让人唏嘘,让人无奈无语,让人感慨万千。
回转头看,俱乐部一侧的那棵柳树,竟长得那么挺拔,那么茂盛!树冠高大浓密,遮天蔽日,粗壮的树干能有三抱之围。——这柳树,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在默默地守望着这片煤海,在记录着这矿山的百年风云。
五三街路边,一块公交车站牌醒目地立在那里:“白矿俱乐部”!啊,感谢公交公司,感谢875路,是你们还铭记着这历史的存在,是你们给留下了这老矿的珍贵记忆!
(作者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