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在大银幕上掀起了一阵热潮。作为一名山西观众,这部电影对我有着双重的吸引力。一是得知它出自太原籍导演之手,家乡的亲切感扑面而来;二是看到影评中“孩子看了笑呵呵,大人看了默默流泪”,这般独特的观影感受,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我带着女儿走进影院,赴这场与“浪浪山”的约定。
影院里,孩子们的身影格外多。他们一边看,一边热烈讨论着剧情里与《西游记》相关的细节——哪段情节是原著里的,哪个妖怪原本是什么变的。我不禁感慨,现在的孩子知识储备真不一般。我们小时候看《西游记》,多半是图个热闹,看孙悟空打妖怪的爽快;而这些孩子的脑子里,仿佛装着一整套“取经系统”,对故事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
电影围绕着四个小妖怪展开。浪浪山的小猪妖一心渴望进入大王洞,得到认可,分得一口唐僧肉,可努力三年却始终未能如愿,还因过度表现得罪了大王,面临生命危险。无奈之下,他与发小蛤蟆精决定离开浪浪山,他们突发奇想,联合黄鼠狼精和猩猩怪,组团假扮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
他们认为只要取到真经就能改变命运。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没有强大的背景,也没有超凡的本领,他们的取经之路充满了艰难险阻。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断碰壁,却也在不断成长。面对困难与挑战,他们没有放弃,而是相互扶持,共同前行。
“你到底想要什么?我想要活成我喜欢的样子。”这是影片中最触动我的台词。究竟什么才是自己喜欢的样子?对于小猪妖来说,可能是摆脱浪浪山的束缚,追求自由的生活;对于每个人而言,答案或许各不相同。这让我不禁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作为山西人,我在“浪浪山”中看到了家乡的影子。小时候,我们很多人都曾有过离开家乡的想法,总觉得外面的世界更加精彩,有着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就像电影中的小妖怪们渴望离开浪浪山一样,我们也渴望走出家乡,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然而,当我们真正离开家乡,踏上未知的旅程后,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挑战和困难。而那些留在故乡的人,同样在自己的生活中努力奋斗着,守护着那份属于家乡的温暖与安宁。
电影的结局,小妖怪们虽然没有真正取到真经,却在这一路的冒险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方向,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走出影院,我牵着女儿的手,感受着夜晚的微风。此刻,我对浪浪山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电影中的一座山,更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困境与束缚。而我们,就如同电影中的小妖怪们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努力摆脱困境,追寻自己的梦想,活成自己期待的模样。而影片想说的,或许就是无论身处哪座“山”,重要的是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便已是最好的取经。
(作者单位:金城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