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南京照相馆》了吗?鼓韵读书《生万物》:一个孩子的“根”与“救赎”满江红·九三阅兵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680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9-04

看《南京照相馆》了吗?

刘俊玲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今年暑期档最火的无疑是《南京照相馆》,而围绕这部反映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影片引发热议,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后的这天,我们走进影院,一同观看这部称得上近年来抗战题材最好的电影。

首先,要给年轻的导演申奥点赞,必须大大的好评,一部国产良心之作,深层的意义远超娱乐。一位80后新生代导演,从之前他另外的作品《孤注一掷》看出他三观很正、内核犀利,这次敢于选取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中的真实题材改编创作,通过电影直观地文化输出唤醒国人对家仇国恨的深刻记忆。整场片子看下来,发现导演非常用心,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血腥和灭绝人性其实都有揭露,但处理很到位,已经考虑到观众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了。特别值得一提,申奥导演对女性的尊重和保护做得很好,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太需要申奥这样的导演,太需要《南京照相馆》这样的作品,太需要有人站出来敢于发声,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来打赢我们的舆论战、文化战和宣传战。

其次,几位实力派演员的演技担当,让在苦难深重、暗无天日的黑暗社会中的小人物,面对侵略者灭绝人性、惨无人道的杀戮,他们没有跪着求生,而是站着赴死,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在家园被毁、同胞被害、至亲被杀的至暗时刻和生死关头,他们从悲观到觉醒,从无助到团结,从屈辱到反抗,从苟且偷生到铤而走险,从一盘散沙到坚如磐石,即使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人也会在绝境中迸发出智慧和勇气,从他们身上正反映出千千万万不屈的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正是万万千千无数个渺小的无辜百姓勇敢地站起来凝聚成了新中国,也正是先辈们的慷慨赴死才成全了我们当下的生机盎然和美好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电影所呈现的画面远未有历史现实的残酷。一部好电影让真相大白于天下,更让身处繁华盛世的我们警醒与铭记。血的教训不容忘却,历史悲剧不能重演!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我们虽然学习历史,知道1937年12月13日南京被血洗的骇人听闻事件,但我们的后代及后代的后代,是否还会了解或认识曾经发生在中华大地惨绝人寰的惨案,是否还会有人想起我们的受难同胞。屹立于日本宫崎县的八·一宇塔共有1789块石料,其中300多块是从我国的长城、泰山、黄鹤楼、中山陵、南京明故宫等地掠夺而来建造,揭示日本长期以来的侵略野心。日本军国主义一直篡改历史教材,否认屠杀侵略,妄图掩盖真相,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时刻警醒、铭记历史、守护真相。铭记不是仇恨,自强才是永恒的课题。

照片会褪色,但历史不会,它在等后人翻开。《南京照相馆》不仅仅是一部电影,透过影片情节让我们想起用生命揭露南京大屠杀的斗士——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年轻的生命坚持以笔为刃,通过撰文著书向世界传播揭露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却被日本右翼分子挑衅和恐吓,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后自杀,36岁光鲜靓丽的如花生命戛然而止,令人痛惜。电影的情节围绕照相馆和洗照片展开,历史事实确有两位青年罗瑾和吴璇,一个冒死把16张记录罪证的照片制成相册藏在厕所墙壁,另一个发现并守护这本相册,两人的接力终使相册得以成为“京字一号证据”,让罪魁谷寿夫认罪伏法。

有些人永远不会成为朋友,虚假的亲善下丑陋的罪行令人发指。但有些人在我们身处危难之际,不顾生死伸出援助之手,彰显超越国界的大爱。魏特琳女士和约翰.拉贝先生在南京蒙难沦陷之时,张开双臂护佑我们的同胞,让老弱妇孺躲避日军铁蹄的践踏。他们的善举中国人铭记在心,从未遗忘,2020年全球疫情,拉贝先生的孙子向中国大使馆求助,南京市民自发筹集口罩、药物和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包机直送柏林,跨越80多年的情谊从未中断,正所谓你救我于水火,我护你过寒冬。《南京照相馆》对这些故事都有表现,片中角色用生命守护底片,我们观众用观影来守护记忆。

把底片带出去,让世界看到,让我们记得!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看完《南京照相馆》好几天了,我的脑海里时不时还浮现一些画面,不是电影的后劲大,而是那段历史深深刺痛每个国人,正视历史、面对历史、铭记历史方能继往开来,让璀璨的万家灯火和照相馆里一家家、一张张笑靥如花的面孔定格……

(作者单位:太原公司)

   太原公司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西山煤电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