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官地矿围绕近距离煤层作业区域顶板压力大、地应力复杂、动压影响显著等难题,聚焦技术、监测与人员三大关键环节协同发力,构建全链条顶板管理体系,有效化解风险,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技术优化“量身定制”支护方案
官地矿将“支护质量全面达标”作为核心目标,实行“一巷一策、一段一策”差异化支护策略,建立从设计到施工的全流程管控机制。
在受动压影响严重的23602综采工作面,将正副巷超前支护范围统一延长至50米,显著增强顶板抗冲击能力。在23603掘进工作面创新采用“分级补强”支护:顶板淋水段加套工字钢棚,防止淋水与动压叠加风险;全锚支护段采取“先信号柱临时加固、后加套工字钢棚”的分步施工工艺,并安排专人实时检测锚杆锚索安装角度与预紧力,同时将钢绞线锚索由7股升级为19股,大幅提升支护可靠性。
动态监测“实时把脉”风险隐患
该矿着力构建“定点+定时+专人”围岩观测体系,实现顶板动态“看得见、管得住”。在中六区右翼轨道巷700~980米关键区段,每30米设一组观测站,由专人每日记录并上报数据。技术部门依托分析平台进行趋势比对与深度研判,及时为支护调整提供依据,并对异常数据追根溯源、快速预警,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人员管控“层层压实”安全责任
该矿坚持“技术靠人落实”,通过责任落实、能力提升和班组优化三大举措夯实管理根基。严格执行干部跟班带班制度,明确关键环节岗位职责。同时开展顶板管理专项培训,借助事故案例视频与现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强化职工风险意识和操作技能。根据工作面强度与技术需求,合理配置班组人员,确保每个班组都有经验丰富的骨干带队,提升整体应急处置能力。
官地矿通过技术、监测、人员“三管齐下”,实现了顶板风险精准研判、数据有效应用、质量全程管控和规程严格执行的闭环管理,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岳巧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