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煤集团与山西国际能源集团举行交流座谈会材料“变废为宝” 创效超576万镇城底矿:从两分钟到二十秒群监网员有了“智慧助手”连晓阳到镇城底矿督导重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689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10-14

材料“变废为宝” 创效超576万

屯兰矿交出降本增效亮眼答卷

王志鹏 张健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2050米旧皮带修复后重新上岗,526根工字钢翻新再利用,457根轨道经整形机处理后恢复作业能力……”今年1月至8月,屯兰矿的材料仓库里,昔日可能被闲置的废旧物资,如今成了创效“香饽饽”。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矿材料复用率达42%,直接创效576.49万元,以“管理+技术+监督”的组合拳,把材料管理的“减法”做成了企业效益的“加法”。

管理先行,拧紧成本控制“阀门”

为压实管理责任,矿上将材料费用指标、回收复用成效纳入各部门考核体系,遵循“谁用物资考核谁”原则,考核对象既包含队长、书记等管理人员,也覆盖一线工人,实现全员扛责。每月,矿上依据生产计划、衔接计划,向各区队下发材料指标分解表:若出现超支且未说明合理原因的情况,相关部门将面临罚款;若能实现物资节约,则给予对应奖励。这一“奖优罚劣”机制,有效激发了全员降本意识,真正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

信息化手段的深度融入,更让材料管理效率迈上新台阶。物资采购环节依托“焦煤易购”系统实现规范化操作,发料与库存管理借助矿上自主搭建的“领料系统”推进。从物资采购订单生成,到仓库库存预警提醒,再到车间领用登记备案,全流程均在系统内留痕记录,不仅减少了人工操作误差,更为后续精准管理和数据分析提供了支撑。

技术赋能,让废旧物资“活”起来

技术的延伸应用,让降本效果成倍放大。矿上采用新的风水管、供液管内孔除锈技术,让2万米旧管路洗去锈迹后重新投入使用——不仅告别了以往除锈不彻底、刷漆耗力、标准化程度低的困境,还减少了因除锈不净对设备造成的损伤,延长了管路使用寿命。

此外,地面预制轨道工艺的优化,也成为降本增效的重要助力。矿上改“井下组装”为“地面预制”,在地面将轨道与枕木提前钉成整体,再分节运输至井下直接铺设。相比以往轨道、枕木分别运至井下再组装的模式,不仅提升了运输与铺设效率,还大幅减少了井下作业量,进一步降低了井下作业成本与安全风险。

监督护航,守住效益转化“底线”

屯兰矿创新外委项目监督流程,形成“事前审核、事中盯守、事后检测”的全链条管控:外委修理前,工作人员清点待修设备数量,审计修理商资质,确保签订合同前完成合规性审核;修理过程中,安排专人现场“旁站”盯守,跟进修理进度与质量;修理完成后,要求合作方将“可修复”与“不可修复”设备全部拉回,不可修复的直接报废,可修复的需经第三方检测合格后,才能录入“领料系统”重新流通。每一步均有明确清单、专人负责,确保修复物资“好用、耐用、安全用”。

在内部管控上,矿上将所有修旧利废物资纳入统一管理,每一件复用物资的来源、修复过程、领用部门等信息,均实现“台账可查、轨迹可溯”。“以前偶尔存在个别物资‘体外循环’的情况,(下转2版)

   新闻中心 屯兰矿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西山煤电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