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铭矿不断探索固体废物的高效处置与资源化利用路径,在实现环保达标的同时,走出一条变废为宝的良性发展之路。
从“负担”到“资源”,矸石处置走出降本新路径。西铭矿每年产出约80万吨煤矸石,因其含硫量较高,以往大多用于填沟还林,处置成本高,再加上储矸场占地、内部倒运等间接支出,给企业经营带来持续压力。为破解这一难题,西铭矿尝试寻求合作企业,但客户资质参差不齐、处置合规性难以保障。经过多方调研与反复论证,该矿与一家具备专业资质的第三方公司达成合作。该公司通过粉碎、研磨、科学配比等工艺,将矸石分类处置:大块矸石用作公路水稳层材料,小块煤渣制成建筑混凝土,尾渣则被规范填埋。新模式降低了处置成本,以年处置24万吨计,全年可节约成本360万元。不仅如此,合作还释放了堆场土地,间接减轻了环境与运营压力。
响应“双碳”战略,实现环境效益与资源循环双赢。在“双碳”目标引领和环保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西铭矿此次合作的矸石综合利用项目,不仅着眼于降本,更注重环保效益和社会价值。传统填埋处置存在扬尘污染、水土流失等隐患,而资源化利用通过提纯、加工,将矸石转化为建筑材料,大幅降低尾渣含碳量,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破碎研磨后的矸石,与水泥、砂子及高强度粘合剂混合,优化材料配比,可用性和强度增强,煤炭副产品的利用价值显著提升。该项目预计年消纳矸石24万吨,大幅减少了填埋用地,真正实现清洁生产、循环发展。
构建全链条成本管控体系,向管理要效益。煤矸石综合利用只是西铭矿全面降本增效的一个方面。今年以来,该矿以“降成本”为核心,构建全链条成本管控体系:以制度先行加强经营管控,修订完善经营管控工作管理办法,制定“提升‘三个竞争力’”工作清单。严控非生产性支出,杜绝无效投入。强化修旧利废、回收复用,全面盘活闲置资产,减少外委维修和设备租赁,推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物尽其用。加强煤质源头管控,优化产品结构,建立分品种、分渠道的效益分析机制,积极开拓新市场,增加公路煤销售,增强客户服务与技术附加价值。通过优化采掘设计、推广以孔代巷工艺、应用薄煤层开采装备,减少无效进尺和矸石产出;实施高耗设备淘汰、无功补偿改造、瓦斯发电等项目,实现综合节电30%以上,有效降低吨煤电耗。
●郭燕红 柴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