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的感慨(节选)古交——我的第二故乡(节选)情思太阳石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025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12-25

古交——我的第二故乡(节选)

杨长安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从参加工作来到古交矿区,至今已经38年了。在这片热土地上,挥洒过汗水,奉献了青春;通过几代建设者的辛苦努力,让古交从一个外人不知的工矿区,发展到如今一个交通便利、环境宜人、煤炭资源丰富的新兴工业城市。

1980年2月春节刚过,我就来到了古交,在煤炭部建安第七工程处第一工程队上班,参与了古交指挥部、西曲矿中学及住宅楼等处的建设。当时古交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楼房不多,四周被群山环绕,只有一条不长的街,远不如平原上的一个乡镇街道大;交通十分不便利,不通火车,每天只有两趟往返太原的长途汽车,顺着盘山公路走,需要近3个小时才能到达。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到来自五湖四海年轻人的热情,虽然一个家住十几二十个人,还是上下铺,住的地方离工地有四里多路;每天大家在班长的带领下,步行去上班,一路说说笑笑,情绪饱满;因为是建筑工,搬砖、上灰、搭架子,每天如此,为了赶工程进度,有时还要连班干。

西曲矿、镇城底矿、马兰矿、东曲矿、屯兰矿这五个矿井的先后建设,给古交矿区带来了发展机遇,尤其是1984年12月1日西曲矿的建成投产,使古交城区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大川河沿岸和汾河两边,到处是建设工地,场面甚是宏大,机器轰鸣,车流不息,建设者们没有节假日,每天加班加点,挥洒汗水,无怨无悔,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古交的面貌慢慢发生着变化:连接汾河两岸的第一座跨河大桥通车了,方便了两岸人民出行,金牛大街的延伸,腾飞路的开通,让城区面积增大了,特别是金牛大厦的建成,使古交矿区有了新地标,一个以煤炭资源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轮廓初具规模,逐步崛起。

1983年6月因工作调动,我来到镇城底矿筹备处,当时矿井正在建设当中,选煤厂厂房刚建了一半,矿办公楼正在挖地基,条件很艰苦,去古交没有公交车,只能搭过路的货车。遇到星期天大伙高兴的时候,七八个人相约好,顺着刚建成的铁路,步行去古交看电影,逛书店,买些日常用品。那时的文化娱乐活动很少,但是大家的精神世界还是很丰富的,读书看报成了年轻人的最爱;电视机还不是太普及,遇到好的电视剧,大家都会聚在筹备处办公楼的会议室一起观看,那种氛围、场景至今让人难忘。

经过建设者的辛苦努力,镇城底矿和选煤厂于1986年11月20日同步建成投产,环保工程符合要求,开创了我国煤炭建设史上一个很好的先例。此时矿区的各类配套设施初具规模,生产和生活开始步入正轨;随着井下采煤技术的日渐成熟,矿区产量逐年提高,职工收入稳步提升,人们安居乐业。进入新世纪以后,矿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矿井从最初的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年提高到现在的190万吨/年,精煤产量也达到目前的145万吨/年。选煤厂的精煤运销到日本、韩国,产品质量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工人村从建矿初期的十几栋楼,发展到如今的41栋楼,职工文体活动广场不分春夏秋冬,全天开放,每天都能看见人们锻炼身体、畅享生活。工业广场与工人村的路变宽了,职工上下班更加方便;矿区的夜景经过装饰,变得五光十色,非常美丽;矿区绿树成荫,几个花园自成一体,各具特色,真是人在园中走,景色入眼来。

(作者单位:镇城底矿)

(此文获西山煤电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二等奖)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西山煤电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