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籍书店的书目版本丰富,是拥有藏书群的一家经营颇有特色的书店。在这里的老常客中,我算是名副其实的一员。在这里出手买书时,就象是大款一样,而买了书出了店门,就如乞丐一样。经常是倾囊而出,有时连吃饭的钱都不剩一文,常常是饿着肚子往回走。贺友直《山乡巨变》签名本、钱笑呆《西游记》连环画、王叔晖《西厢记》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巴金的《随想录》手稿影印本。
巴金1904——2005,作家、翻译家、编辑出版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渐江嘉兴,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他是坚持自食其力靠稿费不拿国家工资的作家。巴金有句名言:“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1964年8月,巴金已是花甲之年,应邀来太原为青年作家讲课时,他不顾身体不适,仍坚持在阳泉三矿下井看望矿工。他深情地说,上海烧的是阳泉的煤,我是带着上海人民深情厚意,下井看望采煤的工人老大哥的。他换上工作服,头戴矿灯安全帽,脚蹬长腰水雨靴,蹲坐在拉煤车斗中,隧道里风呼呼直吹,冷嗖嗖,亲身体验了矿工的艰辛,巴金一直坚持到了煤花翻滚的工作面,和工人交谈,摘下手套握着矿工的手久久不放开。
二十年前,算是有缘。我先是从《新民晚报》上看到一条让我心动的消息,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巴金《随想录》手稿版。此后我就留意上了。一天,我在山西古籍书店正遇上久盼的巴金《随想录》手稿本。但因手头钱不够,在万般无奈中,赶回家拿钱。那晚一直惦记着,怕人买走,第二天一早赶去书店,买下了这本儿我平生所买的最贵的书。
这部书的出版引起了巨大反响。1986年《文艺报》为巴金的《随想录》召开座谈会,《随想录》被评价为”五四”以来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又一座丰碑,当代散文的巅峰之作,可同鲁迅晚年杂文相媲美。一代文化大家柯灵评价说:“《随想录》是披肝沥胆、和血带泪写成的,是一部旗帜鲜明的真话文学。生活将日益证明,它对我们是多么可贵。”他在巴金创作六十年书展开幕词中道:巴金同志把心整个地交给了人民,赢得了人民的感谢和尊敬。
多年了,每当月白风清、夜阑人静的灯下,我习惯将《随想录》这套心爱的书从书柜里搬出来,打开书盒子,把码齐的五函册摊开,柔美的宣纸墨香,让人顿时忘掉了烦恼,醉心在这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