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西山残联深耕文化助残,紧密贴合残疾人需求,量身定制特色服务项目,全力营造“有爱”文化氛围和“无碍”生活环境,成功打造出服务精准化、活动特色化的文化助残新模式。
知行讲坛:知识赋能助力成长
作为文化活动月的重头戏,“知行讲坛”率先启航,为残疾人工作者、残疾职工及助残志愿者这“三支队伍”搭建起素质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多元模式,广泛汇聚各方资源,邀请众多领域专家,相继开展了信访维权、康复护理、就业指导、基础手语与礼仪、心理咨询等专业培训。
针对残疾人在心理、康复、保健、维权等方面的迫切需求,西山残联精准发力,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心理康复培训助力残疾人深入认知并有效舒缓情绪;信访维权培训普及法治知识与维权途径;康复护理培训提升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知识宣传从饮食、运动、居家等维度传授养生之道与疾病防治要点。
值得一提的是,西山残联的培训对象不仅涵盖残疾人,还延伸至残疾人工作者与助残志愿者。通过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年审工作培训、自主创业技能与项目培训、信访维权培训及手语能力提升训练等,让相关人员吃透惠残政策,掌握服务技能,全方位提升助残服务效能。
文化活动:多彩舞台彰显风采
近年来,西山残联始终坚持以残疾人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切入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残疾人搭建起展示自我、抒发情感的广阔舞台。读书活动中,大家阅读经典、分享感受;书画比赛上,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展现了残疾职工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文艺汇演中,歌曲、评书、快板等节目让残疾职工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残疾人自强模范和自主创业明星在镜头前
分享奋斗故事,充分展现出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
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极大激发了残疾人的创作热情与潜能,让他们在勇敢逐梦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西山残联工作人员白璇表示:“相信在文化交流的碰撞中,残疾人将收获新的思想启迪与创作灵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精神层面有所寄托,对生活充满希望,在融入社会过程中收获尊严。”
融入社会:跨越障碍拥抱新生活
对健全人而言,逛街、看电影、参观博物馆、打卡图书馆等活动,不过是日常休闲的寻常选择,但对于残疾人来说,却充满挑战。除了出行不便与身体不适,他们还需克服心理障碍和社会压力。为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西山残联组织了一系列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活动,精心挑选适合残疾人参观的场所,并提供贴心服务,让他们能够轻松愉悦地参与其中,感受社会的温暖与包容。
残疾人们走出家门,探寻家乡之美。他们走进太原市北齐壁画博物馆,感受文化遗产的别样华彩;游览晋祠博物院,品味三晋大地深厚的历史文脉;驻足中华傅山园,学习传统文化、汲取先贤智慧力量;徜徉太原市图书馆、马克思主义书房,点亮思想灯塔;参观残疾人艺术家书画展,被偶像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鼓舞。
每一次观影、每一次游园、每一次参展,都如同一把开启新生活的钥匙,为残疾人带来全新体验。此外,通过参与花艺练习、手语社交礼仪、志愿服务等活动,他们不仅学到了生活技能,增强了独立生活能力,还促进了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群体的理解与接纳,让他们在社会大家庭中找到归属感。就业培训会及招聘见面会的成功举办,更为爱心企业与残疾子弟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为他们创造了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近三年来,西山残联做深做实文化助残活动,累计开展面向残疾人的各类服务活动115次,服务残疾职工及家属8243人次,吸引了1080人次志愿者积极参与,为残疾职工及家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郭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