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趴在支架里面干活的时候,老担心立柱突然闪脱,顶盖下来把我挤伤,而且里面有水,把我的衣服淋湿,身上也不舒服。自从使用上这套工艺以后,我站在支架5米范围以外操作,心里面放心多了,衣服也淋不湿。”西铭矿安装区安装一队付小伟说道。
近日,西铭矿安装区安装一队的一项技术革新,成功破解了困扰多年的支架立柱入柱窝难题,将工人从高风险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
西铭矿井下一个工作面每年要使用ZY8000型液压支架170余架,安装、拆除两度作业350余次,其作业难点和危险点源于运输环节。ZY8000型支架高度超2.4米,加上平板车总高达到2.7米,而该矿井下大巷和小运输难以满足这一高度要求,只能将支架立柱从柱窝移出外挂运输。到了工作面,立柱必须回位,这“一移一回”成为安全隐患的集中点。
西铭矿安装一队队长薛志坚介绍,支架进入工作面后,入柱窝是主要危险点。因为立柱仅靠小钩子勾着,相当不稳定。原来的操作阀位于柱子和支架中间,人员必须站在那里近距离操作。
如今,该矿安装区安装一队研发的远距离操作工艺,使危险区域不再需要人工近距离介入。操作台与支架距离在5米以上,管子互通后,人员即可在该处操作。
安装过程中,操作人员通过远距离操作阀交替控制两根立柱——先升起一根立柱支撑,另一根升起调整角度,精准嵌入柱窝后用压板和销轴固定,再以同样方式完成另一根立柱的安装,最后在架箱内恢复管路系统。
薛志坚表示,在安全方面,从领导到工人都十分放心,即便出现问题,人员也不在跟前,作业人员干活时不会畏手畏脚,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
井下安装作业一直是危险和重体力活的集中点。西铭矿严格落实山西焦煤“四个目标”要求,将安全和省力高效放在首位,逐步对井下安装拆除工艺进行改革。薛志坚称,他们会探索更合适、合理的安装和拆除工艺,结合实际条件运用到工作中,最终实现安全高效目标。
●胡丹 刘伦 李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