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岁月长河之畔,展卷细品王维的《春山》,仿若踏入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之旅,在字里行间邂逅盛唐的繁华盛景与心灵的寂灭之境,二者交织融合,勾勒出这位诗佛独特而深邃的生命轮廓。
盛唐之风,如春风拂过大地,吹醒了文艺的繁花似锦。彼时,长安城内,宫殿巍峨,街市繁华,文人雅士云集,思想碰撞出璀璨火花。王维置身其间,年少成名,才情横溢,以诗歌为刃,刻画时代风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简洁数语,便将少年的情思、时代的活力纳入其中,那对爱情细腻入微的描绘,何尝不是盛唐蓬勃生命力的一种折射?是对美好情感毫无保留的追求,是对生活热烈拥抱的体现。他在仕途之初,亦心怀壮志,渴望在政治舞台上一展身手,那股昂扬向上的进取之气,恰似春日朝阳,熠熠生辉。
然而,命运齿轮转动,官场倾轧,世事无常,王维渐渐目睹盛唐繁华背后的阴霾。安史之乱如一场暴风雨,无情冲刷掉虚幻的表象,暴露出人性的复杂、社会的动荡。他深陷其中,历经坎坷,虽保住性命,却看透尘世虚实。此后,其诗风悄然转变,心底萌生出一股超脱尘世之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般闲适淡然之态,绝非偶然。他曾漫步山林,听鸟鸣啁啾,观溪流潺潺,于寂静自然中寻得内心安宁。往日朝堂上的纷争、名利的纠葛,如同过眼云烟,消散于青山绿水间。
王维的寂灭,非冷漠避世,而是洞悉世事后的豁达通透。他不再执着于功名利禄,转而在佛理禅意中找寻精神归宿。“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的不止是秋夜山间的清幽之景,更是他心中远离喧嚣、宁静致远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没有世俗的纷扰,没有利益的诱惑,唯有自然与灵魂的对话。他对人生苦难有着深刻体悟,却并未沉溺其中,而是以诗为桥,连通尘世与方外,一边脚踏实地感知生活温度,一边仰头眺望精神苍穹。
于《春山》中徘徊,能清晰看见王维从盛唐热闹舞台中央,一步步走向心灵静谧深处的轨迹。他的诗歌,初如盛放繁花,绚烂夺目;后似深山幽兰,清香暗藏。前期作品满是对世间万象的热情歌颂、对理想抱负的坚定追逐;后期则充斥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的悠然向往。这种转变,是个人命运起伏的烙印,更是时代变迁在心灵中的投影。
王维以一生践行,诠释何为真正的文人风骨——既能在盛世欢歌中保持清醒,又能在逆境寒冬里坚守本心。他的存在,宛如一颗星辰,在盛唐诗坛夜空闪耀独特光芒:照亮人们窥见那个时代的辉煌灿烂,更指引后来者思索生命真谛。当我们翻阅《春山》,品读王维诗句,实则是在与一位跨越千年的智者对话。听他讲述盛唐故事,感悟寂灭哲理,进而审视自我内心,探寻在喧嚣当代社会,如何寻得一片宁静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屯兰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