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烟火交织的彭城之约太阳石我去过壶口瀑布林间清寂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67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21

历史与烟火交织的彭城之约

武慧龙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因为对徐州这座城市慕名已久,趁着休年假的功夫,我背起行囊踏上了开往徐州的高铁。

清晨的徐州火车东站,晨雾还未完全散去,青灰色砖墙的建筑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千年古城的过往。我拖着行李箱走出站台,空气中飘来一阵若有若无的麦香——那是徐州早餐铺里现烙的八股油条与辣汤的香气。这座被称作“彭城”的城市,正以它独有的方式,向我展开一幅历史与烟火交织的画卷。

云龙山:苏轼笔下的山水诗行

首站云龙山,山势如龙蜿蜒,九节山峰错落有致。拾级而上,摩崖石刻“云龙”二字遒劲有力,相传为明代书法家张天瑞所书。行至半山腰,一座六角飞檐的亭子映入眼帘——这便是苏轼笔下的“放鹤亭”。北宋元丰元年,隐居徐州的张天骥在此筑亭养鹤,苏轼登临后写下《放鹤亭记》,将“山人”的洒脱与云龙山的灵秀融为一体。站在亭中远眺,徐州城尽收眼底:远处的高楼与近处的青瓦白墙相映成趣,彭祖园的绿意与户部山的古韵交织成画。

继续攀登至观景台,云龙湖如一块碧玉镶嵌在群山之间。湖面波光粼粼,游船划过处泛起层层涟漪,让人想起苏轼“笔下清风生翠岫,眼前流水出青山”的诗句。山间石壁上,明代石佛庄严肃穆,与兴化禅寺的钟声共同编织出一曲禅意悠长的山水交响。

云龙湖:十里杏花堤的诗意栖居

次日清晨,我租了一辆共享电动车环湖骑行。云龙湖的环湖路被誉为“5A级城市湖泊”的灵魂所在,全长13公里的骑行道上,垂柳依依,海棠吐蕊,春日里更有“十里杏花堤”如雪绽放。行至湖中路,锦鲤群在水中翻腾,引得孩童趴在栏杆上欢呼雀跃;音乐厅的玻璃幕墙倒映着湖光,夜间上演的灯光秀将整片水域化作流动的星河。

湖畔的苏公塔是必打卡之地。这座五层八角的仿宋塔高26米,塔身镌刻着苏轼在徐州的诗文。登塔远眺,云龙山与云龙湖构成“一山一湖一塔”的经典画面,恍惚间仿佛穿越时空,与千年前的东坡居士共赏这“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景致。

宝莲寺:通天阁下的禅意时光

第三天,我来到位于城市东北角鼓楼区的宝莲寺。这座始建于北魏的千年古刹,以通天阁为核心建筑,59.88米的高度使其成为国内最高的佛阁。步入阁内,弥勒佛像慈眉善目,金身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七佛殿内,楠木雕佛国内罕见,每一尊佛像的衣褶都雕刻得纤毫毕现,让人不禁感叹匠人的鬼斧神工。

寺内的禅茶体验别具一格。坐在竹林环绕的茶寮中,品一口用虎跑泉水冲泡的碧螺春,听僧人讲述宝莲寺与乾隆皇帝的渊源——相传乾隆南巡时曾在此驻跸,并题写“龙泉寺”匾额。如今,寺内的素斋馆“莲花宴”以菌菇、时蔬仿制荤菜,一道“素东坡肉”竟能以假乱真,让人在禅意中品味舌尖上的智慧。

户部山:明清古宅里的时光胶囊

午后漫步至户部山,这座因明清时期户部分司衙门设此而得名的山丘,至今保留着20余处明清建筑群。状元李蟠的府邸“余家大院”内,雕花门楼上的“福禄寿”纹饰依然清晰可见。秋日银杏广场金叶铺地,与青砖灰瓦的古宅构成一幅天然水墨画。

在户部山古玩市场,我淘到一枚汉代“五铢钱”仿品。摊主是位鹤发老者,他指着钱币上的方孔笑道:“这‘孔方兄’可是徐州两汉文化的见证啊!”的确,作为刘邦与项羽的故里,徐州遍地是汉文化遗迹:徐州博物馆的“金缕玉衣”用2000余片玉片编织成衣,展现汉代贵族的丧葬礼仪;龟山汉墓的甬道误差仅5毫米,堪称“东方金字塔”;点石园内的汉代石刻,从“车马出行图”到“六博俑”,每一件都诉说着大汉王朝的辉煌。

富国街:市井烟火中的味觉狂欢

夜幕降临,富国街的霓虹灯牌次第亮起。这条不足500米的美食街,是徐州人“深夜食堂”的缩影。我挤进“笑笑凉皮”的摊位前,看着老板娘将红油、蒜水、花生碎淋在雪白的凉皮上,酸辣爽口的滋味瞬间唤醒味蕾。隔壁“金榜题名烤猪蹄”的炭火上,猪蹄被烤得外焦里嫩,刷上秘制酱料后撒上芝麻,香气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最惊艳的当属“麻哩·麻糍铺”的紫米肉松蛋黄麻糍。软糯的紫米包裹着咸蛋黄与肉松,外层裹上黄豆粉,一口咬下,甜咸交织的口感在舌尖绽放。街角的“巷口里串串香”里,徐州人用辣椒、花椒、孜然调制的蘸料,将平凡的食材变成令人欲罢不能的美味。而那碗传承4000年的辣汤,用老母鸡、麦仁与胡椒熬制的浓汤,配以现烙的八股油条,是徐州人“一天之计在于晨”的仪式感。

历史与烟火:彭城的双重灵魂

徐州之行,让我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矛盾与和谐:它既有云龙山、龟山汉墓的厚重历史,又有富国街、民富园夜市的鲜活烟火;既有宝莲寺的禅意悠远,又有云龙湖的诗意栖居。这种双重性,恰如徐州的地锅鸡——铁锅里的鸡肉与面饼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作为帝王之乡,徐州的历史是“九朝帝王徐州籍”的传奇,是楚汉争霸的刀光剑影,是两汉文化的璀璨星河。而作为美食之都,它的烟火气藏在辣汤的蒸汽里,躲在把子肉的酱香中,流淌在徐州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迈里。这种历史与烟火的交织,让徐州成为一座既适合朝圣历史,又适合放纵味蕾的城市。

离徐前夜,我再次登上云龙山观景台。华灯初上的徐州城,云龙湖的波光与户部山的灯火交相辉映,宝莲寺的飞檐在夜空中勾勒出金色的轮廓。这一刻,我忽然明白:徐州的美,在于它从未被时光驯服——无论是两千年前彭祖的雉羹,还是今日富国街的麻糍,这座城市始终在用最鲜活的方式,讲述着属于彭城的故事。

(作者单位:综合服务中心)

   综合服务中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西山煤电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