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城底矿广播站,现在开始今天的第一次播音,本期节目为您安排的是……”在镇城底矿,传统的广播系统正焕发新的生机。党委宣传部创新运用“小喇叭”这一传统媒介,打造覆盖井上井下的立体宣传网络,使党的创新理论、集团战略部署及矿区动态通过声波传遍每个角落,成为矿区思想宣传工作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声声入耳——构建高效广播体系
党委宣传部对广播宣传进行了系统性规划。他们建立了“早中晚”三点播放制度,实现了对职工工作生活动态的全天候覆盖。每天清晨,广播声会准时在机关办公楼响起,播报最新政策和矿内新闻;午间时段则侧重解读西山煤电关于提升成本、科技、市场“三个竞争力”的决策部署;下班时段则会回顾一日要闻,并融入安全知识与企业文化内容。此外,广播站还根据节假日、安全生产月等特殊节点,推出专题播报,灵活传递安全提示、节日祝福,让广播内容更贴近职工需求。这种持续性的声音传递,有效强化了思想引领和信息沟通。
内容为王——融合理论政策与矿区实践
广播内容精心编排,既注重权威性也强调贴近性。一方面,广播站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定时播放红色歌曲,诵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原著原文,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在工作中也能接受理论熏陶。另一方面,广播内容紧密结合矿区实际,深入解读山西焦煤、西山煤电“三个竞争力”(成本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路径,以及矿井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和成果,如采煤区通过党建统领保障工作面有序衔接的实践,让宏观政策在矿区的微观实践中找到了落脚点。
焕发新声——传统媒介的独特价值
在新媒体时代,党委宣传部并未摒弃广播这一传统形式,而是充分挖掘其独特优势。广播传递信息直接、快速,不受职工文化程度或智能设备配备情况的限制,覆盖面广、渗透性强,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接收信息,实现了信息的高效触达和“耳濡目染”的双重效果。这种“无屏”传播,有效规避了信息过载和视觉疲劳,成为了新媒体宣传的有益补充,构筑了一道坚固的空中宣传阵地。
如今,镇城底矿的“小喇叭”已成为基层宣传的“移动阵地”,不仅打通了政策传达的“最后一米”,更搭建起矿党政与职工群众的“连心桥”。通过每日播报,职工对矿区发展方向更明晰、对政策要求更清楚、对榜样力量更认同,干事创业的热情持续高涨。下一步,该矿将继续优化广播内容,丰富播报形式,让‘小喇叭’不仅能‘传声’,更能‘传情’‘传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同心奋进的强大力量。 ●赵伟捷 常黎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