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丰碑 永恒的荣光读书在爱的潮汐里打捞永恒时间老人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69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11-06

隐秘的丰碑 永恒的荣光

蔡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熬夜追完了《沉默的荣耀》,我胸腔里翻涌着莫名的情绪,久久难平。

该剧以史实为依据,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聚焦1949年至1950年期间台湾隐蔽战线斗争,以丰厚鲜活的历史真实人物和事件,呈现了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这些曾隐姓埋名的英雄在国民党近乎疯狂的白色恐怖下以命相搏、向死而生的潜伏事迹。剧情没有设置宏大的战争场面和悬浮的英雄光环,而用一种克制而扎心的叙事笔触,真实揭秘了台湾隐蔽战线的生死暗战,枪声与密电齐飞,信任与背叛交织,每一秒都充满命悬一线的窒息感。剧中各种细节的独特魅力与巨大张力,让我们明白了信仰在至暗时刻的忠诚坚守。

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四人直到牺牲前才在军事法庭上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首聚,归根结底是源于隐蔽战线的特殊纪律。隐蔽战线的斗争是一场无所不用其极的殊死攻防,容错纠错的机会几乎为零。铁一般的纪律是隐蔽战线斗争的生命线。这种刚性约束,注定了“东海小组”难以产生正常的交集,只能在沉默中燃烧生命,在隐秘里坚守理想,并通过“不相见却共赴死”的方式引发跨越空间的信仰共振。

当我们已知结局,剧情便从“能否胜利”的悬念自然过渡到“能走多远”的揪心,这种明知结局却依然前行的悲壮,比任何虚构的胜利都更具穿透力。吴石将军在给妻儿的信中从“盼归期”到“勿挂念”的转变;朱枫把女儿的照片藏在密码本的夹层,摩挲相框时的温柔眼神;聂曦在执行任务前,偷偷在日记里画下家乡的坐标……剧情没有刻意渲染悲情,却让每一次沉默的告别、每一次隐秘的行动,都成为信仰的注脚。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叙事表达,完成了历史真实人物的影视化重构,引发了跨越时代的情感共鸣,尽显作品的历史厚重底蕴。

《沉默的荣耀》打破了传统谍战剧“主角光环”的英雄式塑造,而是带着对历史的尊重,尽可能贴近人物原型,将他们还原为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工作,有恐惧、有脆弱、有遗憾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吴石将军对着孩子的照片发呆,为没能陪孩子吃一顿完整的饭而愧疚;朱枫在深夜写好信又烧毁,为不能亲口对女儿说“爱”而遗憾;陈宝仓摩挲着大陆地图,为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而叹息;聂曦为无法膝下尽孝而流泪……正是这种不完美的平民视角表达,让那些向死而生的选择,成就了真正的英雄主义——不是轰轰烈烈的牺牲,而是默默无闻的坚守;不是被万人敬仰的荣耀,而是永不改本色的忠诚。

“真正的英雄主义,往往诞生于‘无人知晓的沉默’。”导演杨亚洲的这句话,正是这部剧的精神内核。“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奉献精神,也是这部剧的核心表达所在。剧组对历史的敬畏藏在每处细节里,通过查阅大量档案资料,1:1还原了民国街景、手写的标语、磨损的旧地图、军装肩章的纹路等。这不仅是对烈士的致敬,更是对信仰精神的当代传承。这种严谨让历史不再只是泛黄的文字,而是具象化为可感可触的场景,也让他们的牺牲更显沉重,他们的信仰更具温度,不负该剧“为‘沉默’英雄正名,向历史深深鞠躬”的初心。

正如真实史料中,吴石将军临刑前对着大陆深深鞠躬,写下绝笔诗:“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凭将一掬丹心在”,正是剧中吴石将军所坚守的信仰,也是所有隐蔽战线英雄的精神底色。他那句“我没有背叛党国,是党国背叛了天下为公”,如醍醐灌顶般让我们瞬间觉醒。后来有人偷偷把舟山解放的报纸送进监狱,我才明白:他们不是孤军奋战,他们点燃的信仰火种,早已悄悄燎原。1950年6月10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在台北马场町刑场一同就义。他们的牺牲是沉默的——没有十里送行,甚至连名字都成了“绝密”;可他们的荣耀是永恒的——名字被刻进历史丰碑,永远铭记在祖国和人民心里。

剧情对英雄群像的强调,更是跳出了传统谍战剧个人英雄主义的窠臼。除了吴石、朱枫等核心人物,剧中还铺陈了众多无名英雄:有为传递情报牺牲在码头的水手,有冒险掩护朱枫的普通市民,有潜伏在敌人内部默默提供帮助的办事员……他们如同散落的点点星火,在黑暗中汇聚成巨大力量,照亮整个中国。这种“没有主角光环,只有集体荣光”的叙事视角,恰恰证明隐蔽战线的胜利,从来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传奇,而是无数无名者用生命接力书写的悲壮史诗。这些无名英雄或许没能留下姓名,却用热血捍卫了忠诚,用生命践行了信仰,他们的“沉默”与吴石、朱枫等人的“荣耀”同样值得被铭记,而该剧的初衷也是想让我们永远铭记,继续前进。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英雄从来不是天生无畏,只是在“生”与“义”之间,选择了后者。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也常常面对孤独、琐碎、压力甚至不被理解的付出。《沉默的荣耀》让我意识到,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界是否看到,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始终坚守职业初心和责任担当。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才能在新的历史关口作出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选择。

(作者单位:太原公司)

   太原公司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西山煤电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