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先行者台灯猫腔犹在耳边读书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005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10-16

猫腔犹在耳边

——读莫言《檀香刑》有感

孙青林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作品一下红遍大江南北。直到那时,我才知道中国有个叫莫言的作家。

当年年底我读到了莫言的第一篇文章,那就是刊登在《散文选刊》上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讲故事的人》。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他的文字。虽然这是一篇获奖后的演讲稿,但他的文字和情感却深深地吸引了我,有一种急于阅读的冲动。

2017年趁在集团公司学习期间,去我姐家翻开在太原理工大读大一的外甥的书柜找书看,巧了,一本《檀香刑》映入眼帘,于是带回了矿上。近日得空,我认真拜读了莫言的《檀香刑》。

书中故事起源于高密县东北乡农民孙丙带领全村农民参加义和团,抗击德国侵略者,拆卸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的传说。在文中人物以各自视角诉说时都以猫腔为引子,内容进行提要,总领全章。此外,猫腔“唱腔悲凉,尤其是旦角的唱腔,简直就是受压迫妇女的泣血哭诉”,为全文奠定了凄凉与壮美的基调。

文中的五个主人公,赵甲、小甲、眉娘、孙丙、钱丁,关系错综复杂,他们是刽子手、麻木民众、具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农民起义的领袖、爱民如子却身不由己的县令;他们也是公爹、儿子、儿媳、亲爹、情人干爹。各种矛盾集中在这五个极具代表性的人身上爆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却让人从个性中看到了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沉淀。如赵甲,这个大清朝第一刽子手,这个被钱丁等人视作猪狗不如的杀人恶魔,却被另一些人看做大清朝法律的捍卫者;如红杏出墙的眉娘,这个人们眼中的荡妇,却又是大胆追求,勇于反抗的中国女性觉醒的代表。

这篇小说将腐朽的清王朝与列强的惨绝人寰表现的淋漓精致,也凸显了专制权力作用于个体之上的历史机制,成功折射出专制权力赖以生存的阴暗法则。将檀香刑的渲染表现的淋漓尽致,揭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最黑暗的一页,也暗示着腐败的清王朝的两面性——对内压迫百姓,对外惧怕列强侵略者。

从语言上讲,《檀香刑》以对话为主,却又不同于对话。所谓对话,当为一问一答,《檀香刑》的对话,却往往只有此没有彼,在此中显露彼的回应。这种对话方式使得每一章节都是独立的,干净清楚。眉娘、

孙丙等戏班出身的人,其语言又是粗俗中带有韵脚,读着就像在唱。特色的语言和对话,和贯穿小说的另一条线索——地方戏“猫腔”相结合,使得整部作品就像猫腔演唱的大悲调。

从选材上看,作者用大量笔墨细写了满清几大酷刑。但全书看不到一点作者的情感挣扎。或许作家有两种,一种满腔热忱泄于笔端,于是,他哭,读者与他一起哭,他笑,读者陪他一起笑;另一种,内心波涛汹涌,文字却冷酷无情,他思考,他追寻,他呐喊,却大音希声。前者如路遥,后者如莫言。

书中流畅的猫腔,让我感觉很棒,那是一种浅的可以一眼看到底的韵文,但是又是那么精准的刻画当时的情景,甚至我有这种感觉,看过一遍这本书后,猫腔就在耳边浮现,尽管我从来没有听过那种腔调。

网络时代,手机唱了主角,多了低头族,少了真阅读。完完整整读完一本书,竟然成了很困难的事。可天天看手机,真正记住了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呢?是该醒醒了,放下手机,捧起书本,找回昔日读书的感觉,用精神食粮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作者单位:镇城底矿)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西山煤电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   邮编:101501